從一份五年前的“紅頭文件”說起
2015年2月,為解決城鎮居民二次供水存在的跑冒滴漏嚴重、供水服務不規范、水質二次污染風險高等突出問題,住房城鄉建設部、國家發展改革委、公安部、國家衛生計生委聯合下發通知,要求各地加強和改進城鎮居民二次供水設施建設與管理,解決好城鎮供水“最后一公里”的水質安全問題,更好地保障生活飲用水質量。
什么是“二次供水”?
那咱們就有必要解釋一下什么叫“二次供水”,以免出現下面這位“精神小伙”的答案……
二次供水(secondary water supply)是城市供水的主要組成部分,是指當民用與工業建筑生活飲用水對水壓、水量的要求超過城鎮公共供水或自建設供水管網能力時,通過存儲、加壓等設施經管道供給給用戶的方式。
【一次供水是指在自來水管網給水壓力滿足用水需求的情況下,水務公司直接供水的方式。】
二次供水簡介
二次供水設備一般安裝在小區樓盤的地面或地下室,通過該供水設備可以調度用水量,增加水壓,從而滿足大面積用水和高樓層用水需求。
說回開頭提到的“四部委”聯合下發的通知,差不多從那時候開始,二次供水領域慢慢有了幾點變化:
1:各地紛紛開始制定、出臺政策,進一步保障“最后一公里”的水質安全、惠及民生。
2:水務公司接管二次供水設施,從而進行專業的維護和管理。
3:為保障“最后一公里”的水質安全,不符合要求的二次供水設施5年內完成改造。
可以看出,整個“紅頭”文件中強調的就是水質的安全,而具體地需要提到二次供水的行業標準:CJJ140-2010)《二次供水工程技術規程》:
二次供水水質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《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》GB5749的規定。
二次供水給水管道及附件應采用耐腐蝕、壽命長、水頭損失小、安裝方便、便于維護、衛生環保的產品。
綜合以上,不管是四部委的通知:強調“最后一公里”的水質安全,強調二次供水設施的改造,還是行業標準:水質的國標,及耐腐蝕、安全環保的管道,無疑給了不銹鋼水管更廣闊的應用領域和拓展空間。
而最新修訂的2019版的《二次供水工程技術規程》更明確了這一點。(因最新版待發布仍在審查中,本文謹引用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趙鋰院長2020年1月5日在深圳做的專題報告,槍版,清晰度偏低,請見諒。)
而提到管網的漏損率,就不能不又提到不銹鋼水管的優勢。
上圖(摘自國際不銹鋼論壇)反映的是東京、首爾兩座城市不銹鋼水管安裝情況與維修次數和漏水率的關系,日本東京從1983年開始采用不銹鋼水管,2013年全部更換為不銹鋼;而韓國的首爾從1987年開始采用不銹鋼水管,2013年已有91%水管更換為不銹鋼水管,而從對比圖中不難看出,通過更換不銹鋼水管,東京從15.4%降到了2.2%,首爾從27.3%降到了2.5%。
而CJJ140《二次供水工程技術規程》2019最新修訂版對于管網漏損率的要求是“不應超過10%”(原來的要求是不超過12%)。
因此,要構建穩定的供水管網系統、要使管道在長期承壓條件下穩定工作、要保證低漏損率、從而避免浪費大量水資源,不銹鋼水管(材料與雙卡壓連接方式的完美結合)無疑是最佳的選擇。
2020年,有人說過:打好疫情攻堅戰只是開頭,經濟保衛戰才是重點!何以解憂?唯有大基建!
而每次大的基建投入,都是對基礎設施的全面升級,至少是查漏補缺。
從水源地到水龍頭,二次供水的安全關乎千家萬戶,而不銹鋼水管以其外觀精美,健康環保、經久耐用、耐腐蝕等等優點,將大大提升“最后一公里”的水質,守護我們的健康。
不銹鋼水管——讓二次供水美在“最后一公里”!